TRAVELER luxe 旅人誌|方圓之間的小宇宙!台南「土星工作室」打造質地溫暖的生活陶器皿

TRAVELER luxe 旅人誌|方圓之間的小宇宙!台南「土星工作室」打造質地溫暖的生活陶器皿

原文出處:TRAVELER luxe 旅人誌

初見土星的器皿,首先會被漸進式的、彷彿經過渲染的環形紋路,和流暢簡潔的線條所吸引。爬梳自身所在的地域人文,以自然土壤做為養分,陶作家把宇宙的渾沌和規律融入食器創作中,形塑一種迷人的美感想像。

位於國安街民宅靜巷的土星工作室,是陶藝家黃虹毓與影像工作者彭奕軒,在台南生活及打造陶器品牌的自轉星球。

從「作陶的土,以及了解這片土地的一群人」做發想,兩位主理人一個以細膩手感、製作出質地溫暖的生活陶器皿,另一個則透過影像傳遞美意識,推動「土星協作計劃」、「原土計畫」探索陶這個媒介的無限可能,猶如理性與感性的融合體的他們,產生的作品既細膩而樸淡,線條簡潔細看卻複雜無比,越探究越不可自拔。

過程.jpg

Q:對你而言,陶的魅力是什麼?

奕軒:陶瓷的手作是一種從頭到尾的照顧感。從製作到開窯,過程中會有很多驚慌失措,但無論什麼成果,都代表著你自己。

虹毓:的確,陶器製作需要很多專注跟精力,會直白地傳達時間感跟身體感,甚至反映當下心境。像我心情不好的時候,製作就沒辦法一點到位,憤怒時拉胚會太直接、太硬,無法做出理想的線條。我常覺得陶器就像是一面鏡子,動作和情緒會反映在紋理中,製陶者無法去閃避這些錯誤和缺陷,相對的,這也是為什麼手作陶,會比大量生產的陶製品更有感覺。


Q:層疊褶皺的原色和肌理,是土星作品的特有風格,可以分享製作想法嗎?

虹毓:我喜歡使用絞胎的技法,將各種不同的土壤,想辦法把它們攪在一起、燒在一起。像是把台灣原土跟日本的瓷土揉合,去呈現像是大地沈澱般各種自然的狀態。我沒有刻意去排列,而是自在揉捻產生圖案變化,有趣的是,經過燒製,原土的顏色也會再轉變。


Q:傳達充滿呼吸感的觸覺,質地也是很重要的特色呢。

虹毓:陶器就是要去觸碰它,因此我想要去作出溫度的感覺。尤其原土的質感跟細緻的瓷不一樣,像是碎石、帶有砂粒感,所以很多作品我表面不上釉,呈現原本的顏色和狀態。

茶具_酒器.jpg

Q:談談藝術協作計畫。

奕軒:協作計畫就是讓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們,利用陶發展新作品,在土星工作室,我們會提供技術指導和製陶所需的材料空間,像是第一位協作對象是香港藝術家,主攻植物創作,他來土星學習製作植物盆器,後來把親手做的陶器與植物結合,送到瑞士參展。還有繪畫藝術家、聲音藝術家等和我們合作,土星就像是一座橋樑,讓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彼此溝通結合。


Q:跨界和跨領域的作品,也是土星的特色之一吧。

奕軒:土星有來自許多餐廳的訂單,也為芳療品牌製作擴香石,並透過原土計畫,和台灣各地陶作家合作。台南工藝家像是山傑號竹工也是合作對象,我們推出以生活情境為主題的「茶席竹籃組」,在手編竹籃中同時呈現陶藝、編織與茶葉,像是集合台南創作者的組合包。

虹毓:工作室開放後,有很多懂茶和咖啡的朋友會過來,慢慢就會產生一些合作的想法。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和老屋咖啡「有時甘杯」聯手,依照每個節氣製作茶具。當時真的很瘋狂地花了一整年拼命創作,每兩個禮拜出一套茶具,舉辦24場節氣主題的創作型茶席。

有時甘杯.jpeg

未來有哪些目標呢?

奕軒:今年三月土星在林百貨設立「土星實驗室 Soil Lab」,有更多公共性和展示性的空間,能夠向大眾介紹原土計畫。未來如果計畫持續發展,也希望能打造土星成為國際性的藝術村。

土星實驗室.jpg

從陶藝創作步入生活器皿,又藉由跨領域協作,以及對台灣原土的發掘,發展出陶材更多的藝術可能。土壤與人的連結不斷擴大深化,在土星工作室兩人四腳的協作下,形成溫柔美麗的創作光暈。從各地採集台灣原土層遞排列,以絞胎技法融合各種材質和色澤,呈現出彷彿大地肌理的優美變化。而結合各工藝領域製作的茶具組,透過手感溫度,傳達平安靜好的生活樣貌。

原土計畫,島土的溫度

由土星發起的原土計畫,廣邀台灣各地陶作者採集當地黏性土壤燒製成器物,一同建構台灣各地的土質資訊。兩年來已收集包含台南六甲著名的磚土、台南關廟土、林口紅土、苗栗卓蘭紅土、台東都蘭土、長濱土等多種土壤,燒製成具有土地連結的作品。

在各地陶作者的協力下,台灣原土面貌被逐漸發現,台東都蘭的土,擁有經高溫不易脆化爆裂的特性,適合製作土偶,苗栗卓蘭的紅土吸水性極佳,南投魚池的土質地細緻,適合入釉展現沉靜優美的赭紅。黃虹毓也利用絞胎技法,將六甲磚土、卓蘭紅土等原土,和日本瓷土等結合,利用不同比例堆疊和分散熔點,創造出獨特的色澤紋理。

原土計畫.jpg

在地藝術家串聯

以陶會友,土星與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共同合作,和台南山傑號竹工,一開始結合關廟土陶片和竹編技法,在土星開設杯墊編織體驗課程。

經過不同媒材的相互學習後,誕生了限量推出的「土星×山傑號 茶席竹籃組」內容包含使用台南關廟土、六甲土等製成的茶具和杯墊,南投桂竹製成的手編竹籃,還有布纖維創作、有時甘杯嚴選台灣茶等。以台南好物,呈現疫情解封後,到戶外享受生活品茶的美好情境。

茶席竹籃組.jpg

黃虹毓
陶藝家,於2015年至美國Baltimore Clayworks,以及2018至荷蘭歐洲陶藝中心駐村交流創作。回國後開始投入土星工作室,為土星各系列作品的主創者,亦開設課程推廣陶藝創作、藝術家協作計劃等。

彭奕軒
2020年台灣美術雙年展受邀藝術家,2019年參與香港Art Basel discovery展位個展。與黃虹毓一同經營土星工作室至今,除了課程推廣外,亦推動「土星協作計劃」、「原土計畫」等長期企劃,與海內外藝術家和工藝家攜手,共同探索陶藝的多種可能。


旅人誌.jpeg

食器日常,旅行餐桌小時光
食器之於生活,就如同調味之於料理,透過日常的美好事物,讓每日茶飯事有所不同,帶來一種具有儀式感的風雅餘興。
走入器物的世界,生活的基本元素在色彩與材質下,散發不同的美學光譜,創作者融入風土美學,以及對事物的獨到見解,捏塑、推拉、揉捻出一片美麗新世界,在你我的指尖傳遞,從掌心燦然綻放。

一、尋訪工藝家,器皿的風土美學
餐桌上的食器源於生活,也在生活中放大美學光譜。
走入台灣器作家的鄉居工作室,居住靜巷與鄉間的創作者們以雙手觸摸探索大地,在想像之海恣意悠遊,歲月靜好的美感態度,透過作品無聲傳遞。

二、坐上幸福餐桌,品食器的良辰好食

結束嘈雜繁忙的一天,一頓有情感的良辰好食,傳達溫度的手感食器,從小處放大的幸福餐桌日常,真實而溫暖著。

三、慢慢玩創作,獨一無二的手感器物
以器皿為元素,透過不同材質媒合,重組、再創作出新的器物生命,在手作的溫度間感受器皿,在情感的暗流醞釀下,發酵屬於自己的創作魂。

四、餐桌上的季節食光
在一茶一飯之間,醞釀生活的儀式感。有人說餐桌擺盤是一種想像力的練習,就像挑選合適的衣服,料理和食器的搭配也可以玩味出各種特色,由料理研究家與選物店攜手打造,屬於任何人及每個家庭角落、獨一無二的溫馨食光。

#大人的美好時光 #旅人誌新刊上架 #餐桌旅行小時光
2021迎來最充滿節慶氣氛的月份
用各式食器妝點餐桌
品嘗美味的同時也一起感受不一樣的季節食光
線上購書👉👉
城邦花園 
誠品線上 
金石堂  
博客來  


上一頁 下一頁